黄河岸边有座“凤凰城”
黄河岸边有座“凤凰城”
黄河岸边有座“凤凰城”
不需要土壤的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、实现国产替代的高端化工、完成粮食产量(liángshíchǎnliàng)逆袭(nìxí)的盐碱地改良项目、来自中国肉羊第一镇的养殖黑科技……5月28日,“改革立潮头 实干挑大梁”大众报业集团驻地媒体联合采访•东营行活动走进东营市(dōngyíngshì)利津县,共同(gòngtóng)领略黄河岸边“凤凰城”的别样精彩。
利津县土地盐碱化严重,但在科技的(de)(de)加持下,这里的小番茄能卖到20元一斤。
5月28日,在(zài)凯盛浩丰(利津)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温室大棚里(pénglǐ),记者(jìzhě)看到,7万株樱桃番茄植株如绿色瀑布般从5米高的钢架倾泻而下,已经成熟的番茄撒发着果香(guǒxiāng)。这座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占地150亩的“蔬菜工厂”,打破了(le)传统农业的季节限制,采摘周期可达9个月。
“通过精细化管理,我们大部分小(xiǎo)番茄能实现整枝同时成熟,整枝采摘能保存时间更长,一公斤的终端售价是(shì)39.9元。”工作人员说,这里的番茄采用无土栽培技术,推行零农残、零重金属、零激素,实现全过程绿色无污染(wúwūrǎn)。同时,在(zài)供应链上实现了次日达,让(ràng)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最新鲜的产品。
“浩丰(hàofēng)农业(nóngyè)大脑”数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大棚里的二氧化碳浓度、EC值、pH值等240项参数实时跳动,30万条(wàntiáo)/天(tiān)的数据流通过算法转化(zhuǎnhuà)为对天窗、幕布、水肥的精准调控。这里的每一株番茄都拥有专属“数字档案”,整个生产周期内,它们都生长在恒温环境中,被精准调配的水肥灌溉滋养。这种工业化(gōngyèhuà)思维重构的农业模式,让番茄产量达到30公斤/平方米,较传统温室(wēnshì)提升5-6倍,年销售收入突破6000万元。
整个温室大棚通过地源热泵(yuánrèbèng)调控(tiáokòng)温度,确保大棚一年四季保持恒温状态(zhuàngtài)。作为全国首个完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农业项目,示范园每年可节省能源成本300万元,减排二氧化碳5300吨(dūn)。示范园还配备(pèibèi)了雨水回收系统——通过立体集水、三级过滤,将降水利用率提升至90%,搭配水肥一体化技术,让每颗番茄(fānqié)的“饮用水”比矿泉水更纯净。
示范园不仅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00%,更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人均(rénjūn)年增收(zēngshōu)6万元。
在利津县北宋片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(zōnghélìyòng)试点项目改造(gǎizào)提升后的田里,2000亩绿油油的小麦已经灌浆,长势良好,搓一把麦穗(màisuì),新鲜的小麦颗粒饱满。
“这是咱们这片(zhèpiàn)盐碱地改造提升(tíshēng)后的第一季小麦,根据我们自己的测算,产量应该不低。”种田大户崔洪斌告诉(gàosù)记者,去年土地流转后,开始了公司化运营,去年盐碱地改造提升后种植的第一季玉米,亩产达到了550公斤(gōngjīn),比以前亩均提升100公斤。
这片土地是典型的盐碱地(yánjiǎndì),流转前盐碱化程度高达5‰,粮食产量低,村民种粮热情不高。改造提升项目采用“深沟+暗管”改地模式,按照“高低成势、浅埋密布、宽度适中”的原则,在地下0.9米(mǐ)(mǐ)至1.5米处铺设暗管,每隔10米埋设一根(yīgēn),农田每隔300米至400米开挖集水沟(shuǐgōu),既可以让灌溉水、雨季降水通过暗管将耕作层盐分排入集水沟,实现(shíxiàn)排盐降碱,又可以有效降低农田地下水位,减少(jiǎnshǎo)因地下水上升蒸发给耕作层带入盐分,防治(fángzhì)返盐返碱,逐步将土壤含盐量降低到1‰。
近年来,利津县抢抓承担(chéngdān)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(guójiā)试点的机遇,实施40536亩盐碱地改造提升项目,通过深松深耕、暗管排水(páishuǐ)排盐、水肥(shuǐféi)一体化等综合措施,降低土壤盐碱度,改善土壤理化性质,重度盐碱地设施化、引领辐射周边(zhōubiān)盐碱土地高效利用,为在滨海盐碱地上建设“新粮仓”,积累了一批科技储备和实践经验。
吃着(zhe)自家产的天然饲料,住着干净整洁的“二层”羊舍,这是利津县盐窝镇黄河口(huánghékǒu)滩羊产业园羊儿们的生活日常。
在这处标准化养殖基地内(nèi),400栋高标准羊舍整齐排列,羊舍采取牧光互补、高床养殖模式——棚顶配套建设的光伏发电设施(shèshī)现年发电量达2604万度,预计(yùjì)年收益651万元;棚里高床下安装粪污收集设施,可实现粪污日产日清(rìqīng),干净又卫生。
“水、电、环卫等全由产业园负责,我们养殖户交租金就能使用高标准羊舍,每个棚能养1000只羊(zhǐyáng),而且(érqiě)各种设施都齐全,机械化喂养,10分钟就能喂完一圈,工作(gōngzuò)轻松不少。”养殖户赵子彬说。
作为这里的(de)优质品种,每只雪花羊都有自己的基因(jīyīn)“身份证”,CNAS认证实验室正在努力破解肉质优化的密码。
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(jìzhě),雪花羊基因(jīyīn)身份证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个体遗传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,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、分子标记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,对绵羊个体的基因型特征进行精确解析和编码,形成可追溯(kězhuīsù)、可验证的“遗传档案”,“其核心作用(héxīnzuòyòng)是通过科学手段实现(shíxiàn)遗传资源的精准管理,提升育种效率和产品品质。”
在产业园北边的(de)大童牧业有限公司屠宰(túzǎi)深加工车间,工人们(men)正在对屠宰后的肉羊进行屠宰、分割。“通过精细分割,我们(wǒmen)能够把整羊(zhěngyáng)加工成羔羊肉卷、羔羊上脑、法式小切等120多个品类,这些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,每只羊的利润提升至200元。”公司副总朱永清说。
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(de)胚胎育种中心(zhōngxīn)年(nián)产5万枚优质胚胎,实现种源自主可控;50万吨/年饲草(sìcǎo)加工项目将盐碱地的芦苇、秸秆(jiēgǎn)变废为宝;微生物有机肥生产线让羊粪成为滋养土地的“黄金”……这条“吃干榨净”的循环经济链,确保了盐窝镇肉羊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05亿元。
通过不断上沿下拓,利津县(lìjīnxiàn)成功打造了集“母羊繁育—饲料加工—标准养殖—废弃物处理(chǔlǐ)—屠宰深加工—冷链物流”于一体的黄河口滩羊(tānyáng)全产业链条。
(小标4)实现国产替代(tìdài)的ASA
在利华益集团国内首套ASA树脂一体化生产装置项目建设现场,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(wáng)海峰介绍,经过10个月(yuè)的(de)奋战,项目已全面完成设备安装,“随着ASA树脂项目建设的全面中交,我们正在进行装置试生产(shìshēngchǎn)的准备(zhǔnbèi)工作。计划6月份投产,6月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。”
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,占地面积(zhàndìmiànjī)244亩,主要建设10万吨/年ASA特种工程(gōngchéng)树脂装置,配套公用(gōngyòng)工程和辅助设施,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(shíxiàn)销售收入35亿元、利税9.5亿元。“该项目是国内首套ASA树脂一体化生产装置,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。”王海峰说。
ASA树脂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建材、电子电器等领域,然而(ránér)一直以来,国内(guónèi)ASA树脂大多依赖成品进口或进口最终原料进行掺混,ASA树脂市场一直被国外生产(shēngchǎn)厂商(chǎngshāng)垄断。这一现状,将随着利华益集团国内首套ASA树脂一体化生产装置项目的投产而被打破。
作为山东省高端化工(huàgōng)产业集群领军企业、山东省重点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,利华益集团通过“铸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”,不断将上游炼化装置生产的基础原料逐级(zhújí)延伸至下游(xiàyóu)化工新材料(cáiliào)领域、终端材料应用领域,相继上马67套炼油及化工装置,裂变出90余种产品,构建起了包括(bāokuò)PC、ABS、PS、ASA等(děng)4条全产业链、锂电池电解液溶剂新能源产业链在内的9条产业链条。
如今,随着这座总投资22亿元、占地244亩的“超级工厂”即将(jiāng)投产,利华益集团将再次引领(yǐnlǐng)一场“破局”风暴。
结语:深耕石化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加快推进文旅(wénlǚ)产业。近年来,利津县坚持工业(gōngyè)强县不动摇,深化绿色低碳转型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塑造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新优势。从东津古渡到产业新城(xīnchéng),从黄河尾闾宜居之地,一场凤凰涅槃的好戏正在黄河岸边精彩上演。
(大众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韩凯 报道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